http://www.xiami.com/widget/50643946_3035836,_235_346_FF8719_494949_0/multiPlayer.swf
【第3期未完全侦探辩论大赛】《感情是不是推理的桎梏?》
作者:羽宮瑛介
活动简介:
人不爱主动说出真相,但他们总喜欢反驳,未完全侦探辩论大赛的初衷便是让我们通过辩论更好地了解推理。这与传统的辩论大赛不同,没有固定的正反方成员参加辩论,每个人均可以参与。参与活动的ICER点击正反方辩手旁边的“加入”成为正反辩手,或在回帖框上方“选择观点”并回帖,系统本身并不允许更改观点,请谨慎选择你的观点。未完全侦探辩论大赛,你们才是主角。为了保正辩论大赛的趣味性,回帖将不设置成仅作者可见,每个人都可以支持或反对其他人的观点,我希望参加辩论大赛的各位ICER都能有更好的互动,而不仅仅只是说出自己的观点。裁判最后的评判有三种结果:正方获胜、反方获胜或平局。获胜方的每个队友均可获得300IC币,平局则无IC币奖励;作者及活动组织者可获1威望、3推理积分以及4魅力值,最佳辩手可获3推理积分以及4魅力值,其他优秀的辩手可获0~2推理积分。
辩题引出:
感情是不是推理的桎梏?感性的选择是“不是”;理性的选择的是“是”。《四签名》中福尔摩斯也曾亲口说过:“爱情是一种感性的东西,这和我认为最重要的冷静思考是有矛盾的,我永远不会结婚,以免影响我的判断力。”原著中,第一次让福尔摩斯尝到失败的味道便是艾琳·艾德勒。我们不好说福尔摩斯对她的感情,但是她足以引起福尔摩斯的注意,也是福尔摩斯十分欣赏十分尊重的女性。柯南道尔这样的安排,或许也是想表达福尔摩斯因为艾琳·艾德勒而失去判断力,以至于最后败给了她。
作为正方的观点还有一个很好的例子。在悲恋湖传说杀人事件中,远野独自一个人开着船出去求救,船回来之后,远野死在了船上。金田一当时就在自责,让远野一个人坐船出去,最后还害死了他。因为自己自责的感情,影响了自己的推理,当时并没有认出或推理出那个死的人其实并不是远野。有时候,侦探至爱的人被凶手杀死,侦探会认为是自己没有保护好自己所至爱的人,是自己害死了至爱的人,然后会开始自暴自弃,放弃推理,以至于最后没有及时找到凶手。
斯德哥尔摩综合征,人质会对劫持者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。他们的生死操控在劫持者手里,劫持者让他们活下来,他们便不胜感激。他们与劫持者共命运,把劫持者的前途当成自己的前途,把劫持者的安危视为自己的安危。情感阻碍了理智,而这也正是感情是推理的桎梏的表现。如果人质没有对挟持者产生感情,事态就不会朝更坏的方向发展,挟持者会被抓住,而人质也会得到解救。
记得之前听《夜的第七章》有看过对“那么正义是深沉无奈的惆怅”这句歌词的解释。在许多案件中,福尔摩斯深感来自法律的所谓“正义”的无力;《格兰其庄园》中福尔摩斯说:“华生,不,我不能这样做。传票一发出便无法搭救他了。 曾经有一两次,我深深意识到,由于我查出罪犯而造成的害处要比犯罪事件本身所造成的害处更大。我现在已经懂得需要谨慎,我最好是哄骗一下英国的法律,而不要哄骗我的良心。”。《魔鬼之足》中,同样出于对正义的同情,福尔摩斯放走了杀人犯斯特戴尔博士。在克里斯蒂所写的《东方列车谋杀案》中,波洛也是出于对正义的同情,最后放过了那十二个凶手,没有把他们交给警察。引用名侦探柯南里面的一句话,“用推理把凶手逼到绝境,再眼睁睁看着凶手自杀的侦探,跟凶手又有什么两样!”我想表达的是,或许感情是推理的桎梏,但是侦探同样是人,同样也是有感情。面对正义和凶手,我相信侦探都会选择站在正义这边。
日剧《侦探事务所5》中侦探511曾说过这样一句话:“委托人如同家人。”这一句话不也正是感情不是推理的桎梏的表现。严谨的推理可以帮你找出凶手,但是侦探如果不能够理解罪犯,罪犯还是会继续犯罪的。有时候,案情我们可以重组,却无法回到真正的案发现场,或许正是因为我们对罪犯没有足够的了解。
辩题:
每个人都不同,面对同样的选择会有不同的反应。感情是不是推理的桎梏?这一次你们又将是如何选择,期待各位ICER的精彩表现! |